1.五行养生:五行生克调五脏,简单3步掌握“养命”秘诀

2024-08-09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草纲目》女人养生养颜经的课堂,我是春宇老师,人间草木皆有情,善用本草不生病,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让我带领大家从《本草纲目》中学会养生养颜,与健康同行,与美丽相伴,为您幸福美满的生活锦上添花。

 

课程开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下《本草纲目》这本宏大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分为52卷,载药1892味,附方11096首,共约190万字,它“博而不繁,详而有要”,是集明代以前医药之大成。《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的巨典,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被中医奉为治病养生的圣典,其中的养生智慧和治病良方被代代相传,不仅是后世中医药学习、研究、保健、养生之经典,更是天下生民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养生养颜是一个永恒而广泛的话题,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选用中药以保健身体、延缓衰老。在医学文献、中药养生专著中记载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药方,蕴藏着及其丰富的中药养生知识,对我们的日常养生保健意义深远。通过挖掘《本草纲目》这本医学巨著中运用中药养生方式来调养自身,使机体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畅通,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容颜常驻,这是我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有听众就会问“我为什么总生病?”“《本草纲目》真的可以养生养颜吗?”“我属于什么体质呢?”“我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能通过饮食调理过来吗?”“我吃了很多中药,但为啥总不见效呢?”“怎样才能变美变瘦呢?”这些您平时关心的问题,我的课程都会给大家满意的答案。

 

本课程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将《本草纲目》中所蕴含的养生养颜理论融入每节课程,从《本草纲目》中看养生养颜之道,让大家轻松掌握养生养颜知识,将健康带给大家。

 

今天是第一讲,我们来讲讲:五行生克调理五脏,本草五脏养生秘诀。

 

中医知识浩瀚无边,五色对应五脏是中医知识中最经典的一种理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食用五种颜色的食物来起到补益五脏的作用呢?当然可以。这就是中医特色的五色养五脏理论。中医五行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因此也就有了食物五行五**分,任何单一颜色的食物都不能满足养生的需求。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同,所以只有“五色”合理搭配,阴阳五行调和,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保证人体的健康。

 

食物的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五色为绿、红、黄、白、黑,五行与五色相互对应。《黄帝内经》载:“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五色绿、红、黄、白、黑色食物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季为春、夏、长夏、秋、冬。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五色、五味、五脏、五季与五行关系表

五行

五色

绿

五味

五脏

五季

长夏

 

天地有五行,人有五脏,而五脏亦配合五行。其实,五行除代表我们熟悉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之外,也代表了我们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同时可引申出五色:绿、红、黄、白、黑。只要每餐都吸收到五色的食品便可做到五行相生,达到调和五脏,从而滋补身体的机能。

 

接下来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三个方面:

 

第一:五味与五脏养生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都与之息息相关。五脏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相互联系。中医理论指出,“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养生关系着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本草纲目》将“药食同源”的理论发挥到了极致,通过饮食五味,调养五脏六腑,让养生变得简单,让生命更加有活力。

 

中医学经过长期实践指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对五脏进行滋养,不同食物对脏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甘缓、酸收、苦燥、辛散、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时而选相施用者也。温、凉、寒、热,四气之本性也;其于五脏补泻,亦迭相施用也。”

 

《黄帝内经》中指出:酸味食物与肝相应,可增强肝的功能;苦味食物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食物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食物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食物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中医养生理论通过实践证明,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养生,五味过偏会诱发各种疾病。例如:酸味太过,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苦味太过,易造成心火太旺,克制肺气;甘味太过,易造成脾胃过旺,克制肾气;辛味太过,易造成肺气过盛,克制肝气;咸味太过,易造成肾气过盛,克制心脏功能。

 

(1)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活血等祛病养生功效。常见辛味食物有:陈皮、佛手、胡椒、辣椒、姜、大蒜、白萝卜、韭菜、酒等。

 

(2)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等祛病养生功效。常见酸味食物有:醋、赤小豆、番茄、木瓜、柠檬等。

 

(3)苦味食物,有清心泻火、消暑祛湿等祛病养生功效。常见苦味食物有:桃仁、荷叶、苦瓜、白果、茶叶等。

 

(4)甘味食物,有温中补虚、缓解疼痛、润燥等祛病养生功效。常见甘味食物有:冰糖、蜂蜜、红枣、山药、白糖、葡萄及动物的肉和内脏等。

 

(5)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补肾益精等祛病养生功效。常见咸味食物有:海产品、动物肾脏、盐等。

 

养生小贴士:《本草纲目》中的养生理念是“药食同源”,简单理解是就是食物即药物,打破了食物与药物的分界线,将中药的五味运用到食物之中,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第二:五色与五脏养生

 

(1)绿色食物养肝:绿色入肝,多食绿色食品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是人体“排毒剂”,能起到调节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绿色蔬菜里丰富的叶酸成分,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可有效地消除血液中过多的同型半胱氨酸,保护心脏健康。绿色食物还是钙元素的最佳来源,对于一些处在生长发育期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绿色蔬菜无疑是补钙佳品。

 

(2)红色食物养心:红色食物包括胡萝卜、番茄、红薯等。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红色为火,故红色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气补血和促进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而且红色食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它们富含番茄红素、丹宁酸等,可以保护细胞,具有抗炎作用,还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增强心脏和气血功能。

 

(3)黄色食物养脾:五行中黄色为土,因此,黄色食物摄入后,其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脾胃区域。如南瓜、玉米等,常食可对脾胃大有裨益。黄色食物中维生素A、D的含量均比较丰富。维生素A能保护肠道、呼吸道黏膜,减少胃炎等疾患发生;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元素吸收的作用,能壮骨强筋。

(4)白色食物养肺:白色在五行中属金,入肺,利于益气。大多数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和鸡鱼类等,蛋白质成分都较丰富,经常食用既能消除身体的疲劳,又可促进疾病的康复。此外,白色食物还是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营养食物。因其脂肪含量比红色食物肉类低得多,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食用白色食物会更好。

(5)黑色食物养肾:黑色食物是指颜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种天然动植物。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因此,常食黑色食物可补肾。黑芝麻、黑木耳、紫菜等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它们可明显减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对流感、慢性肝炎、肾病、贫血、脱发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养生小贴士:五色对应五脏,调理五脏功能可对应食用五色食物,即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黑色食物。



第三:五季与五脏养生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养生也要顺应四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使身体阴阳调和、健康长寿。

 

《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相应的。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体自身虽然具有适应能力,但人们要了解和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地采取养生措施以适应其变化,这样才能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应而协调有序,保持健康,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依据中医养生理论和春季的特点,养生应顺应气候变化,多食桑叶、菊花、生姜等升发的食物,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内应心脏。依据中医养生理论和夏季的特点,宜多食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热的食物,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3)长夏宜淡补。长夏指的是夏、秋之交,此时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应多食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清热化湿的食物,从而达到利湿健脾的效果。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和秋季的特点,应多食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的食物,改善夏季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和冬季的特点,应多吃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的食物,以滋补气血,保证脏腑气血充盈,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知识点回顾:

 

养生小贴士: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隐患越来越多。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就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导致身体失去健康。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

 

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而言,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养生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说疾病是突然而至的洪水天灾,那过后必然是满目疮痍。而养生,就是灾害来临之前的防御,将“灾害”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避免人体遭受灾害的侵袭,这正是《本草纲目》所倡导的“药食同源”“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理念。

 

今天我将“五行生克调理五脏,本草五脏养生秘诀”告诉大家,将本草养生与日常饮食结合起来,大家按照我介绍的中医理念去选择食物食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哦!今天的课程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直播间

有书好课

话题 1568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