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五年级第六课丨引导孩子礼貌待人

2020-03-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模板.png

课程介绍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横冲直撞;与长辈说话随意,不礼貌;

在家里不愿意热情招呼客人;

在外面做客,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懂做客的规矩;

在学校里,上课、下课行为不规范、不友好;

以自我为中心,总想着个人利益,平时说脏话、粗话;

遇到老师不问好,遇到长辈不主动打招呼。


根本原因


孩子缺少礼貌待人的素质。


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教育孩子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事的起点。文明礼貌是孩子做人的“身份证”,是孩子随身携带的“教养名片”。孩子的文明礼仪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


成长关键期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识别是非能力不强,心里没有明确道德标准,个体会显著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孩子对不礼貌行为的模仿加之周围环境对其不良行为的纵容和溺爱,很容易导致孩子将不讲礼貌习以为常。因此引导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尊重他人正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也是日后孩子与他人和谐共处、身心健康得以发展的关键期。


课程目标


我们的课程出自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手册》五年级第六课。我们还设计了“大作业”环节。听完课程以后,建议各位家长每天抽出10分钟,与您的孩子共同完成“大作业”的培养方案,坚持训练30天,引导孩子礼貌待人


义方家长课堂指定教材

 点 击 查 看 

讲师介绍

 孙 艳 芳 

5c3d7065ae2597afb57164619d0c1c5.png


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义方家长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河北省家长学校研究中心主任;

河北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会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主任;

《陪伴成长》家庭教育丛书主编。



加入义方家长社群

每天陪伴孩子10分钟

坚持丨监督丨互助丨解答

关注并回复:社群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