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以身作则:孩子会模仿学习中的你

2020-03-1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是芮老师,你们的家庭教育顾问。å

 

上一节课,我们谈到要把家居环境布置得整洁有序,安静详和,有文化气息,并让孩子有固定的学习场地,形成“地点定向”的条件反射,尽量避免分散注意的因素,以利于安心学习,提升专注力。

大家一定会想到,比家居环境更重要的应该是家里的人,主要是父母。父母又该注意点什么呢?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要想让孩子全神贯注的好好学习,关键看你怎么做!你没听错,你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

 

一、两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


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两个案例,说明的是一个道理


(一)没有管,成绩自动上去了

 有一个父亲,经常严厉地管教上学的儿子,但事与愿违,孩子学习还是不行。

这时,父亲需要考一个职业资格证,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学习,没时间管孩子学习了。

半年下来,他拿下了电工等级证。回头再看孩子的学习,竟然大有进步。没有过问孩子的成绩,而成绩却“自动”上去了,父亲真是大惑不解。

他找孩子谈心:“我认真管你的学习,你老是考不好;我不管了,你怎么反而进步了?”

儿子不好意思地说:“我看您40多岁了,每天晚上还努力学习。我想,我也别瞎晃悠了,赶紧好好学吧。要不然我到了40岁可能也这么累。”

 

(二)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我再说另一个例子。

我有个学员叫小力,他家境很好,父母单独给他一个房间,学习用品也一样也不少,还都是高档货,参考书更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从学习的硬件条件来看,父母肯定是对得起他了。不过,他们家还有另外一个景观,那就是,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一桌麻将,或者是“斗地主”,那是老爸的专利。妈妈呢,就没完没了的看韩剧。

要说两口子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倒也不是事实。打牌的中场休息时,或者电视台播广告时,父母就会到小力的房间看一眼,问问有什么需要,或者嘱咐两句。有时还会看看房门关得严不严,外面的声音会不会传进来。

但小力的成绩却是每况愈下,有一回,趁他爸妈不在,居然叫了几个同学到他家来“斗地主”。父亲发现后,恼羞成怒的狠狠地打了他两个耳光,小力哭着跑到工作来找我。

我对他父母说:天底下都有因果关系,哪有自动发生的好事?也不会有自动发生的坏事。你种下的是什么样的种子,结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瓜。

以上两个例子,实际上都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无数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但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二、父母行为的榜样作用


许多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深度解读,除了给你解惑以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把道理搞明白了,你才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为什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1)儿童最爱模仿

第一个原因是,孩子社会性行为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模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样学样”。

孩子呱呱落地时,几乎是一张白纸,渐渐学会各种行为,学会跟别人相处的规则。这些是从哪学来的?

这个阶段,他们还没进学校,也没上补习班,更不是自学成才,而是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学来的。他们主要模仿的,是接触得最多,而且又是心目中的权威的人,也就是父母。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做个小实验。你和孩子出去玩时,边走边吃香蕉。吃完后,你把香蕉皮随手一扔,看看孩子会做点什么?如果你吃完后,把香蕉皮抓在手上,走到一个垃圾箱再丢进去,你的孩子又怎么做?

有时我们会看到,孩子的行为举止活脱脱地和父母一个样。有人说这是遗传。我们不否认有遗传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模仿,是有样学样的结果。

 

(2)从众是天性

父母之所以是孩子的榜样,第二个原因是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是人类一种自然生成的天性。国外的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条大街上,一个行人突然向东跑起来,也许他猛然想起了一个约会,急着去应约吧。随后一个卖报的孩子跑起来了,一个急匆匆的绅士也跑起来了,大概他们都有要紧的事要办。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十几分钟以后,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起来了。人们嘴里还不断地喊着什么,嘈杂的人群中只能听到“上帝”、“大堤”这样的词。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几千人像潮水一样涌同东边,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人群的喊叫声中可以听到“决堤了”、“向东”、“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这些片断的词语。

路边有的人不明白怎么回事,问一个正在跑的人:“发生什么事了?”得到的回答却是:“别问我,问上帝去!”

人性就是这样,别人怎么干,我也怎么干,别问我为什么。

就像我们走在街上,经常会看到一家店门口排了长队。路过的人看到大家都在排,那这个店肯定不错,先排上再说,甚至都还没搞清是在卖什么。

我们平时在家里,孩子看到爸爸在打牌,自己也会想打两下。看到妈妈在追剧,自己也想看电视。

有些爸妈会对孩子讲,我们年龄大了,可以打牌,可以追剧,你不行。

这话跟白说一样,孩子想破脑袋也没法理解,为什么你能,我就不能?同样的道理,爸妈在看书,在学习,孩子也会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就是从众行为,出自人类本性的行为。


(3)心理感染时刻发生

刚才我们分析了模仿和从众行为,下面我们说说第三个原因,心理感染。

你一定知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那心理感染是怎么回事?就是指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因为受到别人的影响,而出现跟别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感染的一个特点是循环反应。

也就是说,别人的情绪和行为会引起你产生同样的情绪和行为;反过来你的情绪和行为又强化了别人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说吧,几个胆小的姑娘晚上走在偏僻的小道上,其中一个女孩突然说:“我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不知是坏人还是鬼?”

这情绪会马上传染给同伴。另一个女孩也会说:“哟,我好象也看见了!。”前一个女孩就更加恐惧了。这样循环往复,互为反馈,女孩们的恐惧感越来越强,自己把自己吓坏。

你一定知道,良好的家风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

从内容上讲,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从传递方式来看,是耳濡目染、世代模仿和心理感染。

“上慈下孝”是一种循环反应;“上代讲诚信,下代走正道”是一种彼此监督;“父母好学上进,孩子也以读书为荣”是一种互相激励。

父母做出好榜样,就是孩子出现良好行为的起点,然后从家风到家庭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产生循环反应的效果,这就是心理感染的良性表现。

 

三、父母的“正确行为举止清单”


好的,分析了为什么父母的言行举止具有强大的榜样作用以后,就该说说具体哪些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对专注力的培养最重要了。

我列一个清单给大家参考。


(1)少玩手机

第一,少玩手机,至少是当着孩子的面少玩。如果你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平板电脑,还一边大声吼叫不让孩子看电视。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有点搞笑吗?你以为这样的教育会有效果吗?如今,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家家户户的一个难题。解决这道难题,先从父母少玩手机入手。


(2)做事专注

第二,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很专注,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不要因为分心丢三拉四,虎头蛇尾甚至拖延,尤其是在家里的时候。处处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


(3)有时间观念

第三,父母要有守时的好习惯,不论是大事小事,家里的事还是外面的事,都要守时。万一因为意外没能守时,一定要向对方说明原因。这些话虽然不是直接说给孩子,但他们在旁边可都听到了,这就是在教育孩子,比你直接教育他的效果还要好。


(4)遵守交通规则

第四,家人出行,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教育孩子。规则感是专注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多动、冲动的行为,与缺乏规则感有着强大的联系,一个规则感强的孩子,在专注力上也会优秀很多。


(5)不在孩子学习时从事娱乐活动

第五,做父母的能打打牌,看看电视吗?能!但请别在孩子做作业时干这事。

父母亲在客厅打麻将,看电视,孩子在房间里做作业。也许你可以把物理环境控制得很好,不会有麻将声、电视声传到房间,但孩子会安心学习吗?孩子能够注意力高度专注吗?别扯了,在这种情况下,成年人都难以定下心来,何况心理上还不成熟的孩子?更何况,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有点问题。


(6)自己养成阅读习惯

第六,家长自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有人说,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在我看来,做父母的养成阅读习惯的附加功能,就是给孩子强烈的暗示。

如果你家有分心走神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捧起一本书,坐在一旁。

不一定非读什么深奥的、学知识的书,休闲小说、杂志画册也很好的,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你没有在玩。这样既充实自己,又熏陶孩子,一举两得,没理由不这么做。


(7)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后一点,也是时刻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和孩子交流、教育孩子时。

谁都会遇上不顺心的事,但一摊上事就暴跳如雷,肯定不是好的选择。当你对着孩子发冲天大火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好吗?情绪不好了,会全神贯注的学习吗?成绩能上去吗?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明白了为什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知行结合,那么你的教育不仅是成功的,也是省时省力的。

 

今天给大家留的作业是一个游戏,叫“稳住乒乓球”。它很有趣味性,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也很有好处。

玩的时候,让孩子把乒乓球拍放在胸前,保持平衡不倾斜。然后让孩子把乒乓球轻轻放在球拍的中间,放好后拿开手,目光要一直专注在乒乓球上,让球保持在球拍上不掉下来。

家长从乒乓球放稳之后开始计时,直到乒乓球掉下来。

要想保持乒乓球不掉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高度专注。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玩,PK一下效果更好。

 

这一节课,我们谈了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怎么做。

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谈一谈“角色定位”:“标签”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你会很震惊地发现:差生、问题儿童竟是这样产生的;改变差生和问题儿童其实也不复杂,变换一下理念,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就能实现。


谢谢你的专心聆听。有什么意见或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等着大家。我们下节课见!



直播间

个人发展学会

话题 2947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