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看过动画片《驯龙高手》?故事中,生性善良聪明的男主角卡嗝解救了夜煞,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无牙”,卡嗝从夜煞那儿学到了如何快速有效训龙的方法,这令他一举成名。其实,动画中展示的训龙过程在生物学中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动物行为训练。那么,动物行为训练是怎样定义的呢?现代行为训练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不要着急,科学队长马上就来为你一一解答,让你也能够成为“驯龙高手”,与动们成为好朋友。
卡嗝正在训练龙。
图片来源:Jenn Durfey – Flickr, CC BY 2.0
《驯龙高手》中,卡嗝和龙成为了朋友,选择使用温和的方式训练龙。
训练小狗“坐”的动作。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训练开始时,我们首先要充分熟悉动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例如它喜欢什么,害怕什么,什么情况下愿意接近你,什么情况下会逃避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之后的训练中制定符合其自然行为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响片训练。
图片来源:Ellen Levy Finch – Wikipedia, CC BY-SA 3.0
动物对人类说话的频率不是很敏感,因此哨声或响片声就成为了人与动物很好的沟通桥梁,这些声音可以用来呼唤动物或者向动物们表达“做得好!太棒了!”这样的意思。
训练海豚,训练师正在用食物进行奖励。
图片来源:Boundless, CC BY 3.0
用手势、语言或者哨声做出指令,引导动物按照指令做出正确的动作或行为,一有成效就立马吹哨,并给它们食物加以强化,之后听到类似的指令,它们就愿意重复这个能给他们带来美食的行为了。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只肯定动物正确的行为,而忽略其他一切行为,这正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正强化行为训练”理念。只有在这样的操作原则下进行训练,动物才能没有压力、轻松准确地辨别出哪些行为是期望更多出现的,而哪些行为是不会得到奖赏的。这种方式可以让动物愉悦地完成训练。
看我看我:
※ 欢迎把有趣的节目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