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疗愈自己,更有智慧的爱孩子,让孩子远离自卑、胆小、暴力,恐惧

2017-10-1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张继舫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
中国国家培训网系统排列初级导师
香港效能学院认证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指导师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准导师
本性心理治疗师
EFT情绪释放疗法治疗师
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认证催眠师、舞动治疗师
世界医学最高认证中心(WMECA)
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
新心灵自然疗法Reiki高级执行师
Ama Deus 爱神疗法能量疗愈师
当我们18岁,离开父母读大学、
或者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已经是个成年了。
有一天,你成了妻子,成了丈夫,
又成了母亲,成了父亲,也许你会发现了,
家庭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所以为那样美好,
甚至有人的家庭中的氛围充满了争吵、冷战、焦虑、担心、恐惧、无力,
生活哪里有幸福快乐而言?
最要命的是孩子出现了种种的问题,要么胆小、要么暴力、要么成绩不好,要么天天沉浸在游戏……

也许有的父母意识到了:
是自己的问题才让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于是他们开启了一条探索自己内心、
进行自己疗愈的路。
我看到听到很多父母讲他们的故事,
讲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那些矛盾冲突、
那些痛苦,很多很多父母们自己未解决的童年创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案例:一个妈妈,女儿10岁,胆子很小,出门买个东西都不敢,上课不敢发言,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而这位妈妈自己明明很爱这个女儿,可是看到又总觉得她怎么那么讨厌,怎么那么多事遥,那个可怜的样子就是装的。原来她自己童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妈妈眼里就是那么讨厌、多事儿,装。(这只是她的其实一部分感觉)

这位妈妈的内心中在运行了一个称为“投射”的心理机制。
这种心理机制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
“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是对方的,于是对对方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当这位妈妈意识到、觉知原:那个感觉其实是自己的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并通过心理疗愈了这个内在小孩时,她再看到自己的孩子,所谓那些感觉就消失了。

投射这种心理运作机制,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它运作在内心里面,但你很可能并不知道它在运行,还以为就是“孩子的问题“。在我以前的课程当中,我看到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在小孩“出了问题。如果疗愈不好自己这个部分,就算你懂得再多的育儿理论,你也无法施展出来。
疗愈内在小孩的第一阶段精华回顾:

第一模块:疗愈的根基,调出你的成人自我
记得我开始参加心理学课程的时候,课程里面的老师总对学员说:拿出你的“成人状态”,觉察一下你现在是不是小孩状态?而在我教授了几轮“疗愈内在小孩”的课程之后,也发现成人状态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成人自我”,或者成人自我不完整的人,开启疗愈之旅是有点痛苦和困难的。
在第一课中,你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父母自我,儿童自我和成人自我,同时学习如何提升成人自我的训练技巧。
 
第二模块:增加内在资源,支持内在小孩疗愈
很多朋友在开始进入疗愈内在小孩的英雄之旅之时,会遇到两个挑战:第一,无法与内在小孩(那些负面的情绪、未满足的需要、痛苦的记忆)分开。他整个人都处于小孩状态,成人状态很弱。第二,在与潜意识沟通会见内在小孩时,发现没有自己没有爱的感觉、没有力量给予内在小孩,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安抚他。
在第二课中,你将学习如何增加内心当中的“好感觉、爱的感觉”的方法,让你内心当中的好感觉、爱的感觉越来越充*、*盛,去滋养、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第三模块:自我疗愈五个步骤:觉察、面对、接受、释放、转念
一路总结我个人自我疗愈的心路历程,一路总结在教授“疗愈内在小孩“的路上,发现不管是针对单次事件性的疗愈,还是个人成长性的疗愈,疗愈都有一个可遵循的步骤和流程,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基础,如果第一步走不好,第二步也很难走下去。
在第三课中,你将学习自我疗愈五个步骤的每个一个步骤到底需要做什么?每一步需要进行到骨程度,才可以迈下一步,最终取得良好的疗愈效果。
 
第四模块:四种依恋关系养成的不同性格的你
早年我们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被称为“依恋关系”,直到今天已经肉身长大成人的你,其实一直受到早年“依恋关系”的影响。如果早年的依恋关系是安全型,那今天的你能够自我理解、自我关爱,能够轻松自在地与他人交往。而如果早年的依恋关系是不安全型的,要么你内心当中有太多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要么你内在的情感状态是混乱的,要么内在处于一个麻木冻结的状态。总之它影响着你的自我评价、影响着你与他人的关系。
在第四课中,学习不同依恋模式,对性格的影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看到内在那一个一个内在小孩。
第五模块:与内在小孩沟通,满足他的需要
今天的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但似乎心智上依然像个小孩子,以至于在面对情绪困扰,比如出现愤怒、焦虑、抑郁、恐惧、愧疚这些情绪时,会完全被情绪卷进去。在面对人际关系时,要么无法敞开心与之亲密,内心当中总一份恐惧和害怕;要么特别得依赖对方,觉得自己根本无法照顾自己。而所有的这些状态,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安全感、爱与归属方面的需要。
在第五课中,你将学习那些曾经“未被满足的需要“到底如何影响着今天的你?拿出你的成人自我,像个理想的妈妈和爸爸一样来满足那个已经饥饿了很久的小孩。
第六模块:成长性创伤给我们留下的敏感触点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忽视、过高的要求、严厉的控制、甚至情绪、身体、精神的虐待。如果给今天你的下诊断,你没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也没有精神障碍,但你还是觉得焦虑、不安、抑郁、紧张、害怕、甚至是无人理解你内在的痛苦。而且曾经倍感痛苦的我们,今天却又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在第六课中,你将学习什么是成长性创伤,学习如何对那个被忽视的曾经的自己,表达理解、表达关爱、表达慈爱。学习识别那些创伤留下的敏感点。
 
第七模块:创伤能量是如何卡在身体里的?
即使是成长性创伤,毕竟也是创伤,也会有一份能量卡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每一次的打骂、每一次的训斥都在身体里面留下一些卡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就如同被冰冻了起来,不再能被你使用。同时这些创伤也能了你的敏感触点,一而再、再而三被触发,引发你的情绪、身体等的反应。
在第七课中,你学习创伤在大脑神经系统和身体层面的运作机理,同时你将得到一个“躯体体会冥想法“的技巧,用于整理那些痛苦的记忆的碎片,把冻结的能量释放出来。
在疗愈内在小孩第二阶段,内容介绍:
第一课:负面经验组织,让你戴了有色眼镜看世界
每时每刻,我们都从外部世界接收到视觉(比如别人的表情、手势等)、听觉(别人所说的话)、感觉(气味、气氛等),可是每个人如何来解释接收的信息就与内在的“经验组织”有关了。面对同一个信息,有人倾向于看到“积极”的部分,而有人倾向于看到“消极”的部分。
小时候,在我们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到很多情绪情感,如果你体验到大多是积极的情感,长大之后自然会倾向于看到积极阳光面。但如何体验到的大多是消极的情感,长大之后自然倾向于看到消极阴暗面。
本节课关键技巧:改变你的负面组织经验的疗愈冥想
 
第二课:改变负面自我形象,你的终极疗愈目标
在所有的经验组织当中,对每个人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自我形象由一条一条地身份层面的信念组成。在你的潜意识当中,他们可能是这样的:我是无用的、我是没有爱的、如果没有爱我是会死的、我是笨蛋、肯定是我不够好、都是我的错、我没有资格获得爱、我没有能力放松…….
那些能将我们“置于死地”的核心身份信念,很多都是来自于父母的“禁止信息”,这些禁止信息让你的身体生病、让你进入纠缠的关系且无法脱身、让你挣不到钱、让你不能成功。
本节课关键技巧:从限制性信念入手疗愈内在小孩
 
第三课:确保疗愈效果,你要逆转“逆向动力“
当开始寻求拯救自己方法之时,在意识层面上你做出决定:我要变好,我要改变,同时你也许会发现总有那么一股力量在往回拖你,以至于你说的、做的不是自己想说的、想做的事,这就是“逆向动力”在搞鬼。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已经发现,逆向动力也是很多慢性疾病无法康复的罪魁祸首,要想让自己疗愈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先学会如何逆转潜意识当中的“逆向动力“。
本节课关键技巧:逆转逆向动力的锁骨呼吸法
 
第四课:人人都学得会的能量心理学——EFT
EFT的英文全称是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中文名字叫做“情绪释放疗法“,它是一套结合中医经络穴位敲击及西方心理学的能量疗法,通过轻敲身体的多个穴位,疏通经络能量,有效消除压力及负面情绪。它是一种操作简单、易学易用、随时可用,效果显著,症状不反复,无成本、无痛、无药物、无副作用的能量心理学疗法。
EFT不仅可以用于打开心结、清除心理阴影;还可以治疗诸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PDST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症心理
第五课:用能量心理学EFT进行深度疗愈
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有:思维模式及由思维模式产生出来的想法, 情绪模式及该情绪模式引发的情绪反应,我们还有身心需要和期待、我们还有那些显性的、隐性的记忆,我们还有对未来的各种想象,我们有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是什么样的各种核心信念,我们还有身体的感觉及冲动…….这些都可能是你的疗愈的对象,你都可以使用EFT对他们进行敲击。
本节课关键技巧:
EFT边敲击边用语言表达表示想法、情绪、需要
EFT放电影法敲掉痛苦的记忆
 
第六课:过价值观指导的人生,才知道如何说NO,划清人际界线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毫无界限。出生之后,虽然我们与母亲断开了生理脐带,但心理脐带依然还链接在一起,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一个人心智的发展、内心情感的需要,都会让人喜欢与他人在一起,甚至彼此依赖,这是小孩子的状态。
但长大的过程就是离开父母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父母要允许孩子离开自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说的就是这个。即使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现在仍不肯定放手,作为孩子我们也要长大成长,学会独立自主,过上自我负责的人生。
本节课关键技巧:
梳理你在7个领域的核心价值观
三个重要人生角色的边界:妻子/丈夫,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
 
第七课:做内在小孩的父母,充满呵护地管教他
疗愈的目的终归是要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活出来,但内在小孩还是会时不是跑出来捣乱,毕竟从小养成的很多“惯性”的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疗愈不仅是坐在那里冥想,更重要的部分是在每时每刻,都对自己保持觉知,做自己内在小孩的父母,你得充满呵护地管教他才行。
你需要做你内在小孩的父母,这样你的内在小孩才可能接受新的经验组织规则,改变以前与他人互动的模式,只有这样,这可能会让他打破父母曾经定下的旧规矩,帮助他做真正的自己,而你也才能真正越来越放松自在。
本节课关键技巧:管教内在小孩的十大管教规则

直播间

中外育儿趣

话题 1908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